当前位置:首页>研究专题>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工作组


中国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已出台一系列应对政策。但空气污染的复杂性和权衡不同政策的难度并没有获得充分的理解。


人们经常使用术语"空气污染" 描述单一的环境危害,且认为有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污染源控制。事实上,空气污染的性质相当复杂且污染防治也非常困难。不把空气污染理解为单一环境危害将发挥更多作用。但是,不同组合的污染物,常常同时存在于公共媒介:空气。


空气污染源变化复杂,会随着时间演变。这意味着,一个地区的有效防治措施用在另一个地区并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干净的空气也一直在迁移。空气质量问题相关的公众健康风险,不仅有周年性变化、季节性变化,而且每天都在产生不同,影响变化的因素包括经济规模和结构、能源构成、燃烧和控制技术、定居方式及生活方式,还有很多相关因素。

因此在任何地区确保空气的清洁都是一个迷题,因地制宜的解决问题就要具体了解当地的情况。包括人群经济消费模式因素、还有一些重要的自然因素例如地质、气候、当地生态环境等。地方上的空气问题通常都与上游地区的空气污染相关,有时候距离远达上千公里。

2017年FORHEAD向来自一系列学科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小额资助,研究在空气污染情境下自然与人类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工作组成员列表如下:
樊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Kathinka Furst,昆山杜克大学 
Jennifer Holdaway,牛津大学全球与区域学学院 
蒋楚麟,贵州社会科学院
母爱英,河北经贸大学 
聂承静,河北经贸大学 
Chris Nielsen,哈佛大学中国项目 
王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跃思,中国科学院大气科学物理研究所 
王五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力超,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学院 
于文豪,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尹善漓 Denise Van der Kamp,香港城市大学 
张新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张世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培红,河北经贸大学 
郑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朱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下载FORHEAD空气污染报告《中国的空气污染:跨学科视角》,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