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position:Home > Publications > FORHEAD Publications>污染地区的发展转型:长沙县黄兴镇的案例-邓燕华(2011)

污染地区的发展转型:长沙县黄兴镇的案例-邓燕华(2011)

邓燕华,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农村工业化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与退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公众抗争也由此而引发。然而,即便这些抗争能够成功,受污染的农村地区向着清洁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并不容易。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研究关注的还是公众抗争本身,而很少涉及转型地区的经济和发展路径。本项目主要探索湖南省的一个镇是如何成功实现转型的。
    直到2002年,黄兴镇还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硫酸锰生产基地。十三家化工厂贡献了全镇85%以上的财政收入,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工厂污染了全镇五平方公里的土地和800多户居民的饮用水,排放粉尘,造成当地河流污染和水生生物死亡。来自周边居民的抗争和更广泛的媒体的压力促使当地政府决定于2002年关闭所有工厂。
    在之后的10年中,黄兴镇走上了以农业为中心,兼顾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道路。当地将未利用土地开发用于种植花卉、苗木和蔬菜,组织了农业协会,联系长沙市农林部门,并带动了周边两个镇进入其生态农业发展区。该镇还修建了一系列农家乐旅游点,2011年接待游客超过一百万人。该镇的大部分工厂成功实现向无污染行业的转产。农业和旅游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可观的收益。此外,尽管在转型初始,关闭工厂使得当地经济受到一定打击,但到2012年,全镇财政收入逐渐恢复到并渐渐超过2002年的水平。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善,到2006年,已有二十多家国内外优质企业进入长沙县,使当地从“招商引资”变成了“招商选择”。
    研究者认为,当地的成功转型是由于国家与当地政策迎合了社会力量,提供了制度支持,同时新的企业惠及了当地农民。但是,转型并没有大幅度提高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如果当地有机会发展能够带来规模税收的二、三产业,可能会给目前这种社会与生态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带来压力。不过,以黄兴的例子来看,至少鼓励当地社区机构的政策支持了当地的抗争与合作,带来了成功的发展转型。

如需了解关于此项目的更多信息,请联系邓燕华,deng1999@gmail.com。